一条龙舟承载一个村的文化与梦想!端午节前广州龙舟制作基地探访
在广州,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龙舟文化再次点燃了人们的热情。每年的这个时节,龙舟赛不仅是一场速度的比拼,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在这片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土地上,一条龙舟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村庄的形象与精神的传承。5月9日,南方+记者走进了位于番禺区上漖村的龙舟制作基地,感受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
走进上漖龙舟制作基地,迎面而来的不仅是新鲜木材的香气,还有那股浓厚的传统气息。这里的龙舟匠人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准备。龙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黄剑挺正在他的厂房里,展示着龙舟的制作过程。几条全新的龙舟已经整装待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比赛。
“这些龙舟是专门为猎德村定制的。”黄剑挺向记者介绍道。工人们正在翻新旧龙舟,细致地将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位。黄剑挺表示,翻新龙舟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保证其性能和安全。补漏工作是翻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工人们需将有缝隙的地方全部打开,清理积尘后重新拼接,以确保龙舟不漏水。打磨和刷漆后,龙舟焕然一新,光滑的表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村里的一条龙舟出去探亲访友,代表着这条村的形象,所以村民们都希望将本村的龙舟装扮得漂漂亮亮。”黄剑挺的一番话道出了龙舟在村庄文化中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村庄而言,龙舟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承载着村民的情感与记忆。
上漖村的龙舟制作技艺,经历了六代龙舟匠人的传承与发展,早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小有名气。龙舟不仅销往广东湛江、湖南、浙江等地,甚至远销东南亚和南非,展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广泛影响力。2018年,上漖龙舟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上漖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这里曾是手工制作船只和维修的基地,见证了龙舟文化的兴衰变迁。2008年,省博物馆收藏的棠下黑龙和猎德花龙,均出自于上漖村,反映出这一地区独特的龙舟文化和工艺。每一条龙舟都不仅仅是木头的堆砌,更是匠人们心血的结晶,蕴含着无数故事与情感。
龙舟的制作过程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黄剑挺在制作龙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力求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融入时代的元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龙舟文化。
而对于村民们来说,龙舟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每年的龙舟赛中,村民们齐心协力,装扮自己的龙舟,展示出村庄的独特魅力。在比赛中,除了追求速度,村民们更在意的是龙舟的外观与装饰,力求将村庄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龙舟赛不仅是对技巧与速度的挑战,更是对团结与合作精神的考验。在激烈的竞争中,村民们共同努力,为了村庄的荣誉而奋斗。每一次的划桨、每一次的呐喊,都是对村庄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上漖村的龙舟制作基地正在忙碌中迎接新一轮的龙舟赛季。每一条龙舟的诞生,都意味着一个村庄的希望与梦想。正如黄剑挺所说:“一条龙舟就代表一个村!”在这片热土上,龙舟不仅仅是一项传统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是每一个村庄精神的象征。
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参与龙舟文化的传承,龙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闪耀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