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产业升级 石首打造全球首个千吨级生物制造工厂
荆州新闻网消息:近日,在石首市,以芦苇为原材料生产的纤维素聚乳酸和酶解木质素正式下线,这一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在石首转化落地,将建成了首个千吨级芦苇生物制造工厂,为建立非粮原料合成生物制造这一新兴产业迈出了产业化的第一步。
在湖北首鼎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工程师刘畅正在和同事们做最后的设备调试。随着一根根黑色的纤维素聚乳酸从机器中产出,标志着全球首个以芦苇为原材料生产的纤维素聚乳酸正式下线。
据了解,生物质原料分为粮食基和非粮基两大类,而现在市场上的聚乳酸产品均由淀粉原料发酵生产的乳酸聚合而成,成本居高不下,售价一直比石化塑料高两倍以上,大量使用还会影响粮食安全。以芦苇、秸秆等为原材料,则是生物制造的理想原料,生产的聚乳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体育休闲、3C电子、生物塑料、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同时,在成本和节能减排、降碳等方面,对比粮食基产品也有较大优势。
据计算,每5吨秸秆(芦苇)可以生产大约1吨聚乳酸,按照计划,今年5月,湖北首鼎即可实现以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聚乳酸工业化生产。量产后,湖北首鼎每天需要50吨芦苇作为原材料,今年即可成为全球首个千吨级纤维素聚乳酸和酶解木质素的生物炼制工厂。
近年来,石首市通过实施芦苇恢复三年攻坚行动,加强生产性投入,实施科学管苇育苇,芦苇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双提升,产量由原来的近千吨提升到了2万余吨,面积也由8000亩恢复到3万亩。同时,加强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对接合作,调整4000亩苇田作为南荻“一丈青”研究基地,探索制定芦苇培育技术标准化体系,为芦苇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依托湖北首鼎,石首市将打造环洞庭湖生态芦苇负碳生物制造产业集群的示范和起点。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