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制作工艺详解
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开幕在即,来自八方各式各样的龙舟陆续登场,而龙舟最亮眼的地方莫过于龙头,每一支龙舟队的龙头都造型迥异、各具意韵,栩栩如生的龙角、炯炯有神的双眼活灵活现,气势非凡。
堤坝边,一件件木材码放整齐;厂房里,画师忙着上漆,绘上龙头龙身;大街上,不时有货车停靠,搬运龙舟成品……端午将至,走进江西上饶万年县梓埠镇,浓浓的龙舟文化扑面而来。梓埠自古水运发达,舟楫往来。村民李光定从小钟爱龙舟制造,拜师学艺后便是五十载守艺生涯。一墨弹一线,每刨皆匠心。
临近端午,广东已经进入龙舟时间,上百项赛事纷纷展开。想要在龙舟赛中夺得冠军,不仅要靠“扒丁”们的苦练,还要仰仗一艘工艺精良的龙舟。今天就来认识这样一个打造出“冠军龙舟”的“造船世家”。
红网时刻新闻6月16日讯(通讯员 罗明桥 谢万波)道县,古称道州,雅称“莲城”。被誉为“天下谷源,理学圣地”。道州古代属楚国。荆楚文化将龙船赛的习俗早已融入道县人民的血液。道县境内地表水系发达,河流分布均匀,属于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6条,即潇水、洑水、淹水、泡水、泠水、濂溪河。
“造”吗?一条龙舟是这样诞生的!岭南地区,人们出门见水,举步登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船会端午,一水寄乡情。广州番禺上漖村龙舟制作技艺历经六代传人,是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也是广州“龙”的诞生地。
摄影:杨忠生图说:据了解,燕尾龙舟是中方县特有的一种古老龙舟,源于先秦古楚时期,外形“鳄鱼头”“蟒蛇身”“飞燕尾” ,竞渡时一艘船可容纳60人,气势磅礴,场面壮观。2023年,中方县铜鼎燕尾龙舟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视频拍摄、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徐炜伦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晗越Transparency端午将近,广州大大小小的河涌早已龙船景盛,阵阵鼓声响起,健儿们在宽阔的水面劈波斩浪,积极训练备战龙舟赛事。
红网时刻新闻5月27日讯(通讯员 谢万波 王建文 摄影 蒋克青)走!去永州,看道州龙船!
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Download latest version from here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 苏荇 柴智 实习生谭琦 一条龙舟如何诞生,
骏水仪式饱含着村民祈求平安、顺利、好运的愿望。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维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泽彬“广药集团杯”2023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将于6月17日挥桨启航,共有125条龙舟、近5000名运动员报名参赛。
中新网温州6月8日电(周健 陈豫州)推刨声、切割声、敲击声此起彼伏……连月来,在浙江温州瑞安五星村的龙舟工坊里,匠人们正赶制着龙舟。其中,瑞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彭金华,自26岁开始制作龙舟,至今已有46年的经验。彭金华介绍道,瑞安传统龙舟形制长约18米,宽约1.
制作纸龙船骨架。佘琴摄制作风斗。佘琴摄孩子们的作品。佘琴摄随着沅陵传统龙舟赛日益临近,“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沅陵的龙舟文化氛围日渐浓厚。5月21日,在沅陵县二酉小学多媒体教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纸龙船教学课正在进行。
文 图 蒋克青道县龙船赛传承有上千年历史,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10日,道州龙船习俗已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端午节临近,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民间龙船大赛,湖南省“龙舟之乡”永州市道县准备打造一批新龙船。
6月18日下午2时,永州道县,全国民间自发组织规模最大的国家非遗道州龙船赛在潇水河宣布开幕。这也是道州龙船习俗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当地举办的首场龙船赛。
上漖村所在的洛浦街沙滘岛,珠水环绕,河网纵横,水运交通方便,是造船的天然良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猎德涌的龙舟。崔俊贤正在雕刻龙头。受访者供图龙船队员为即将开始制作的游龙“升底”。沙亭“龙船乸”村民清洗车陂“东坡号”。
在怀化中方县铜鼎镇桐木村学堂湾,这里制作的燕尾龙舟有鳄鱼头、蟒蛇身、燕子尾的特点,凭借独特的龙舟形态和传统古法工艺,今年3月份开始,这里就接到了40条龙舟的订单。
红网时刻新闻5月29日讯(通讯员 蒋克青)连日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濂溪街道东阳社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州龙船代表性传承人陈兵寿在赶制龙船头。端午节临近,湖南省“龙舟之乡”永州市道县开始打造一批新龙船,以迎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民间龙船大赛。
泉州网6月7日讯(融媒体记者 杨泳红 实习生 陈莉莉 文/图)说起龙舟,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木质龙舟。近些年,传统的木质龙舟逐渐淡出赛事活动,取而代之的多为玻璃钢材质的龙舟。传统的木龙舟为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龙舟演变过程中又有什么是不变的?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